中国有句俗语叫:“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。”赶不上前面的,却超过了后面的。这是甘居中游,满足现状,不努力进取的人,安慰自己的话。据汉·赵岐《三辅决录》:“上比崔杜不足,下比罗赵有余。”
赵岐(约108~201年),字邠卿,京兆长陵(今陕西咸阳)人。少年时便读通了经书,颇有才艺,善书画。赵岐因痛骂了一个名叫唐玹的宦官,而遭到追杀,只得四处逃难。一天,他逃到了北海,并在集市上以卖饼为生。这时,有位名叫孙嵩的人,见赵岐长相不俗,便收留了他。
孙嵩将赵岐藏在自家的密室里,达数年时间,直到唐玹死了,他才得以重见天日。在密室的几年时间里,赵岐整天练字、习画。孙嵩希望赵岐能成为一代书画名家,自己也好跟他沾点光。于是,便天天去看赵岐的书画,可是,赵岐的书画却总是没有长进。
孙嵩便劝赵岐向名家崔瑗、杜操学习,可赵岐却说:“上比崔杜不足,下比罗赵有余。”意思是说:“我虽然比不上崔瑗、杜操,但比罗晖、赵袭还是要强一点的。”东汉书法家崔瑗、杜操并称“崔杜”,是著名的书画大家。“罗赵”则是罗晖和赵袭的并称,二人也是当时的书法名家。孙嵩见赵岐这样说,也不好再劝,便由得他去了。
赵岐的一生,虽然活了90多岁,但他的书画成就,却不大,甚至谈不上成就。不止是比不上“崔杜”,就连“罗赵”也比不上。这恐怕与他的“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”的心态有关吧。
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,有着这种甘居中游,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思想的人,很多。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思想,只要有了点小成绩,便停足不前,自得意满。最后不但成不了大事,还因逆水行舟,不进,反而退步了。
所以,当我们“比上不足”时,不能心存“比下有余”的侥幸,而应有力争上游,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的决心。只有这样,人生才能有所成就,生命才不会白度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