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国作家、哲学家萨特,因为幼年丧父,母亲改嫁,所以只得跟着外祖父生活。一天,12岁的萨特,哭着跑回来,告诉外祖父,自己受欺负了。因为数理老师说,萨特长大后将一事无成。外祖父问:“老师凭什么这么说?”萨特说:“因为我的数理成绩太差了。”
外祖父摸了摸萨特的头,反问:“那么,你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?”萨特说:“我认为自己长大后肯定有出息,而且还一定是大成就。”外祖父笑了,说:“那你为什么不听自己的,而要听别人的呢?”萨特觉得有道理,于是放弃理数,一心研究哲学与文学,终于成了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作家。
外祖父对萨特的影响是巨大的,特别是让萨特有了这样的哲学观点:“人除了他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,什么都不是。”比如,一个穷困潦倒的人,哪怕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穷光蛋,只要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富翁,那么他就是一个富翁。反之,一个富有的人,哪怕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富翁,只要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穷光蛋,那么他就是一个穷光蛋。又比如,一个力大无穷的人,哪怕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大力士,而他自己却认为自己是一个小不点,那么他就是一个小不点。反之,一个弱小的人,哪怕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小不点,而他自己却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力士,那么他就一定是一个大力士。
为了给自己的这个观点找到更多的依据,萨特对很多人进行了调查,其中还包括了自己的学生。结果表明,99%的人,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,都是因为自己认为自己能否成功或者失败,而不是因为别人。也就是说:那些总是说,如果不是因为某某人的阻挠或者使绊,我早就成功了;或者说,如果不是因为某某人的鼓励与帮助,我也许还是一个失败者。这样的事实都是不成立的。
最为典型的例子有两个:一个是,一位名叫巴里的富人,完全是一个衔着金钥匙出生的贵族,不但拥有巨额的家产,而且还拥有许多文凭。但是,由于巴里的内心贫困,通俗地说,是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,认为自己注定一事无成,最终让家族破产。其间,巴里的父亲还花巨资聘请了许多激励大师,来鼓励巴里。就是在他的父亲去世以后,也还有不少与巴里父亲相好的财团,对他进行了帮助,但都无济于事。另一个是,一个名叫艾尔维的穷人,不但家境贫寒,而且也没受过多少教育。但艾尔维却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,在他创业的道路上,可以说步步艰难,但最终他却突破了重重阻力,创造了巨大的财富。
所以说,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,与自己的家庭背景,与自己所处的环境,他人的言论与评价,都是毫无关系的。唯一有关系的是自己怎样看待自己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