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岳明
有两家相邻的小店,一家店老板姓张,一家姓黄,起初都是五金店。由于五金生意不好做,后来张老板不但经营五金,还兼卖水果、早点以及书报。而黄老板依然只做五金生意。
慢慢地张老板的生意明显比黄老板的要好。因为张老板早晨有早点收入,一年四季都有各类水果收入,还有书报零售收入。于是,积累了一定资金的张老板,在做以上各类生意的同时,又在自己的五金店旁边开了一家花店。这时,他又有一部分收入来自花店,所以虽然五金店的生意仍然不好,但却并不影响他的收入。
黄老板的五金生意越来越淡,收入自然也越来越少。张老板好心劝他,还是兼着做点别的吧,不然你这家小店迟早会关门的。黄老板摇了摇头,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五金生意。只不过,他改守店为上门推销,每天他都要拿着几件五金产品跑去小区敲人家的门,如果看到那些还没装修的楼房便缠着主人推销自己的产品。
30多年后,黄老板成了菲律宾的钢铁大王,他的名字叫黄呈辉,福建福清人,现为归国华侨。目前,他的企业集团已有3家钢铁公司,8家钢铁厂,年产量近百万吨,约占菲律宾全国市场需求的三分之一。还在首都马尼拉的商业区,开了一家面积为8000平方米的五金建材零售商店,另一家连锁店的面积为3000平方米。
而那位姓张的老板依然经营着那家小小的五金店,并且兼卖水果、早点以及书报,同时还管理着一个花店。张老板每次去黄呈辉那里进货的时候,总要这么问:“我就不明白,五金生意那么难做,你怎么就能将它做大,而我到目前为止,还得用卖水果、早点以及书报和花店的收入来养着我那个小小的五金店!”
黄呈辉没有直接回答,只是跟他讲了一件自己的亲历故事。那时,黄呈辉每天都要挨家挨户地推销产品,结果遇到了一位焊工。焊工要黄呈辉帮忙焊接完几块防盗门后,才肯跟他谈五金生意,于是黄呈辉便爽快地答应了。在给焊工帮忙的时候,黄呈辉对那一束能穿透厚厚钢板的小火光感到非常吃惊,便问那是什么产生的火光,怎么有那么大的威力。焊工说:“这就是我们平时炒菜煮饭用的煤气。”黄呈辉不信,说:“既然那个火这么厉害,我们在煮饭炒菜时,还不将锅给烧穿了!”焊工笑了笑说:“怎么会呢,炒菜煮饭时,我们用的是散火,而在焊接钢板时,用的是聚光,当然就不同了!”
黄呈辉终于明白,如果将力气分散,那看起来熊熊燃烧的火光,连薄薄的锅底都烧不穿,而要是将力气往一处使的话,就是厚厚的钢板也能在瞬间被击个窟窿!
所以,在以后的时间里,黄呈辉哪怕生意做得再大,手里的资金再多,别的行业再赚钱,也不会对五金之外的生意动心,他只坚持走一条路,他说:“路不是越宽越好走,而是越窄越好走。路宽了,精力也就分散了,而走在窄路上,你就可以一门心思地往前走!”
最近,美国有家网站对50年来的大公司做了一个调查,得出一个让人思索的结果:凡是破产的公司,业务都涉及到了几个或者几十个行业,而那些依然存在的公司,则多数只生产一种产品。这也正好应验了黄呈辉这个“路越窄越好走”的理念。
评论